News + Events
資訊活動
英业达集团(北京)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全成场边受访。中央社记者李雅雯上海摄
2025 世界人工智能(智慧)大会(WAIC)两岸论坛今天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。与会台企代表认为,有交流对话场合很好,建议可以办得「更自由一点」,让业者可以相互对接所需的解决方案。
「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」于 26 至 28 日(展期至 29 日)举行。这届 WAIC 首度设置「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展区」,衍生办理「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论坛」,数家台湾企业代表参加论坛,对于人工智能相关发展议题进行简报。
代工大廠英業達 17 日宣布,團隊將於 7 月 26 日至 29 日帶著旗下最新的伺服器及液冷創新方案,前往上海世博參加「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」。團隊透露,英業達今年不僅將率隊前往參展,也將在自家攤位上,展示出旗下最新服務器與液冷創新方案,並且同時在兩岸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創新展區(海峽經科區)展出多項最新的「AI 應用解決方案」,充分呈現英業達在 AI 與智慧醫療、元宇宙應用等軟硬件兼具的全面布局,積極協助產業迎接大模型時代下的數字轉型與智能化升級。
輔仁大學師生參觀 2025 Computex 由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元宇宙技術處同仁接待
在人工智慧加速改革全球時尚產業的浪潮下,輔仁大學前瞻佈局,持續與全球科技領導品牌輝達(NVIDIA)、微星科技(MSI),以及國際級科技製造商英業達旗下的 VRSTATE 虛實元邦平臺攜手,共同打造一條以 AI 驅動的時尚設計教學與創作生態鏈,為臺灣 AI 時尚教育開啟全新篇章。
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」——這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廣告詞,也是米拉蜜誕生的最佳注解。當科技與情感交融,虛擬與現實的音樂火花隨之綻放!
在虛實元邦平臺上,米拉蜜 Mila Mii 的第三場虛擬線上演唱會即將開啟,歌單與線下演出保持一致,帶來 10 首跨越虛實的精彩演出,包括話題單曲《有一天》《No Choice》《帥哥粉碎機》,融合光影特效與動作捕捉技術,呈現沉浸式的虛擬音樂盛宴。
歡迎大家購票參與,為米拉蜜加油應援!虛擬歌手,不只是未來,她已經來到你我眼前。
代工大廠英業達虛實元邦技術再邁大步!團隊近日攜手集團夥伴英華達、以及亞洲大學,將旗下元宇宙「虛實元邦」集大成技術「AI 虛擬人」與英華達自研全方位生理量測系統「全家寶」相互結合,成功在虛實元邦空間內,開發出最新的「AI 虛擬健管師」,團隊也攜手亞大進一步將其導入大臺中地區 USR 計劃案的數十家照護機構中,透過高效能的雲端照護技術,全力搶佔智慧照護市場的龐大商機。
英業達衝刺元宇宙布局報捷,預計於 5 月 20 日至 23 日臺北國際電腦展(COMPUTEX 2025)端出全新技術成果「VRSTATE 元宇宙相框」,是旗下首款結合元宇宙技術及 2D 轉 3D 功能的顯示器設備,主打企業級客戶,衝刺業績。
近日,來自兩岸的 50 多名青年齊聚昆山,開啟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時尚創意研學之旅。
他們通過產業實習實訓、就業創業培訓、文化設計采風等形式,圍繞時尚創意主題開展交流互動,增進了對兩岸時尚產業的認知與理解,為兩岸時尚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從無聲到有聲,從黑白到彩色,從膠片到數位,電影在技術迭代中不斷重塑藝術邊界。如今,虛擬實境技術以多維度交互式沉浸體驗,讓觀眾「走進」電影建構的平行時空成為可能。
國家電影局日前發布《關於促進虛擬實境電影有序發展的通知》,透過開拓影院虛擬電影放映空間、鼓勵各方力量積極探索虛擬實境電影技術研發、完善從劇本備案到公映許可的全流程監管等措施,為產業注入規範化動能。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釋放文化、旅遊、體育等消費潛力。
融通數位與物理世界的元宇宙,正在解鎖一個個文旅消費新場景。
上海打造元宇宙文旅私董會,將豫園、外灘等歷史地標數位化,遊客可通過虛擬現實(VR)技術「穿越」至民國街景;甘肅依托敦煌壁畫開發增強現實(AR)導覽系統,遊客掃碼即可與飛天壁畫互動;北京利用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的契機打造工體元宇宙中心,推出「數位足球」、工體元宇宙直播等,遊客可以在元宇宙空間變身「數位守門員」,與國際頂級球星數位人進行點球大戰……
通過數位技術重構時空,將文體資源轉化為可交互的消費資產,元宇宙正在激發文旅產業無限潛能。
圖①《唐宮夜宴》舞臺照。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/ 圖② 女孩在使用 VR 眼鏡。 視覺中國供圖
英業達元宇宙技術邁向全新里程碑!旗下開發的虛擬偶像歌手米拉蜜(Mila Mii)周末在 VRSTATE 虛實元邦平臺,連辦八場售票線上演唱會,展現集團在元宇宙應用的能量,也代表元宇宙技術的正式商轉。對此,英業達元宇宙技術處近日也接受《經濟日報》的專訪,揭曉 2025 年元宇宙市場的最新趨勢、挑戰,以及旗下集大成之作「VRSTATE 虛實元邦平臺」的最新展望,以下為專訪紀要,快來看看吧!
在 2 月 25 日召開的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開幕會上,一些外國領事官員受邀參會。他們在现场带着同傳耳機聽會。然而,現場卻並沒有同聲傳譯員,領事官員座位前有四個螢幕,將會議講話內容同步轉化為英文實時顯示,也讓不少領事在聽報告的同時將目光從紙質報告轉移到螢幕上。
李飛飛團隊嘗試將模型成本「打下來」的背後,開源、資料與技術的突破都是關鍵環節。
近日,有消息指出,華裔科學家、「AI 教母」李飛飛的團隊研究人員以不到 50 美元的費用訓練了一個能力比肩 DeepSeek-R1 的 s1 模型。記者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,這個 s1 模型的訓練並非從零開始,而是基於阿里雲通義千問(Qwen)模型進行監督微調。
李飛飛團隊發表的公開論文顯示,基於 Qwen2.5-32B-Instruct 語言模型進行監督微調後的 s1-32B 模型,在競賽數學問題上的表現超過了 o1-preview,最高提升了 27%(MATH 和 AIME24),取得了與 OpenAI 的 o1 和 DeepSeek 的 R1 等尖端推理模型在數學及編碼能力上相當的效果。這個過程中,李飛飛團隊主要使用了一個包含 1000 個問題及其推理軌跡的小型資料集 s1K 並開發了預算強制(budget forcing)技術延長模型思考,以超低成本構建了一個高品質模型。
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實現模型測試時擴展(即允許人工智慧模型在回答問題之前進行更多思考)和強大推理性能?李飛飛團隊嘗試將模型成本「打下來」的背後,開源、資料與技術的突破都是關鍵環節。